优质栖息地,珍禽争相来!最新“珠海观鸟地图”请收好→

近日,优质许多珍稀候鸟就像互相“约好了”似的栖息禽争,纷纷来到珠海过冬。地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相最新珠东方白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和主要生活在亚洲东部沿海滩涂的海观黑脸琵鹭……似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候鸟,都发现了珠海这个“新晋优质栖息地”,鸟地珠海的图请观鸟爱好者也迎来了观鸟“盛会”。

为此,收好珠海传媒集团记者专访珠海市观鸟协会,优质听珠海观鸟界“元老”们的栖息禽争故事,为市民带来最新版本的地珍“珠海观鸟地图”。

白鹭,相最新珠珠海市常见留鸟之一。海观

生态持续向好 珍稀鸟类频现

为什么观鸟?许多观鸟爱好者爱上观鸟的鸟地一瞬间,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图请而毋庸置疑的是,他们都在长期与各种鸟类的接触中,越来越热衷于这项活动,一天比一天更加热爱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视觉震撼、心灵滋养。

李芳华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全人教育中心的高级讲师,也是珠海市观鸟协会的创会会员之一。十多年前,她还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了观鸟。“在一个湿地保护区,我发现了除了课堂和书本外,了解自然的另外一种方式。”李芳华说。

2009年,回国开始从事教育行业的李芳华,将观鸟的爱好坚持了下去。

2013年底,她遇到了珠海市观鸟协会发起人、会长郭竣工,还一起在淇澳岛看见了黑脸琵鹭,于是一个只在传说中来过珠海的鸟类自此有了足迹实证。

同年11月,她和一班子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立了珠海市观鸟协会,观鸟活动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些在野外避雨、车子抛锚时的狼狈,那些在找不到器材、鸟儿倏忽不见时的惊险,都在转头遇见珍稀鸟类之后烟消云散。

苍鹭,珠海常见候鸟之一。

“有一次,我们4月份去海岛做鸟类调查,突然下起了大雨,只好找到一个废弃的小房子躲雨,本来以为要‘铩羽而归’了,结果离我们很近很近的地方,刚好有一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脸鵟鹰也在避雨。”李芳华说。

迁徙对于鸟类来说危险重重,降雨对于猛禽迁徙是不利的,这只灰脸鵟鹰可能刚好路过找到了落脚点,风雨过后还要继续下一段旅程。据了解,灰脸鵟鹰只有在春秋会途经珠海,很少作停留。李芳华深刻地感知到,对于候鸟来说,选定了方向就要坚持,每一年遵循着与时间的约定,跨越山海,南来北往,年年如此,恒古不变。

见证了大自然的奇妙,会让观鸟者更加想要去保护它,于是李芳华在高校里开始开展观鸟课程和鸟类保育活动。最近,她正在和学生们一起开展“防鸟撞”项目,希望尽量减少玻璃对鸟类的威胁。李芳华告诉记者,如今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有许多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而鸟类是无法将玻璃识别为障碍物的,因此常常有鸟不断撞击玻璃幕墙身亡的事件发生。

“推动学生参与鸟撞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公众科普,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于鸟撞的认识,探索出有效预防鸟撞的方法和策略。”李芳华说,“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观鸟的魅力,打开这扇与自然接触的门,从城市周边微小的改变开始,身体力行保护鸟类及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长焦看水鸟 短焦看林鸟

如何观鸟?在了解观鸟的魅力之后,相信不少市民都跃跃欲试了。珠海市观鸟协会生态调查部主任陈什旺根据自己近20年的观鸟经验,为市民送上“观鸟实用手册”。

“观鸟需要基础设备,鸟儿一般会与人类保持安全距离,所以我们需要一台望远镜。”陈什旺说。在望远镜的选择上,入门爱好者可以配备可放大8倍的双筒望远镜,最好不要超过10倍。如果想要进行拍摄,可以选择焦距在400毫米左右的相机镜头。“我自己用的是300毫米的定焦镜头,再配一个2倍的增倍镜,一起使用就可以达到600毫米的焦距。”陈什旺说。

彩鹮,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一度被认为在中国野外绝迹。

之所以不建议新手配备放大倍数过高的望远镜或者焦距过长的镜头,是因为放大越多,视野就越窄,也更加考验人手的稳定性,只要手稍稍动一下,在镜头里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效果了。

与此同时,观看不同的鸟类,也有不同的设备选择。据了解,观鸟对象可以大致分为“林鸟”和“水鸟”,像猫头鹰、山雀和常见的喜鹊等,都是生活在林地中的林鸟,而像白鹭、海鸥和雁鸭类、鸻鹬类等,则都是栖息或经常栖息于湿地的水鸟。

由于生活习性不同,观察林鸟和水鸟也有不同技巧。林鸟好动,而且往往身形更加小巧,离人也比较近,观察起来挑战性比较高,适合选用放大倍数偏小的双筒望远镜,如此便可以更加灵活地随鸟儿移动。而水鸟则不怎么好动,一般都是在一个位置“守株待兔”地捕鱼,许多水鸟的身形也较大,因此适合选用放大倍数高的单筒望远镜,在小视野里慢慢寻找水鸟身影,也看得更清楚。

棉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一度锐减。

因为有这样的区别,观鸟爱好者都知道“长焦看水鸟,短焦看林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设备。

如果说观鸟的设备选择体现的是鸟类生活环境不同,那么观鸟的时间则体现了鸟类生活习性的不同。

按栖息地来分,鸟类大致可以分为林鸟和水鸟,而若按照迁徙习性来分,鸟类还可以分为候鸟和留鸟。在珠海,八哥、棕背伯劳、珠颈斑鸠、白鹭、白胸苦恶鸟等,都是常见的留鸟,它们一年四季呆在珠海,可观时间也更长。而红嘴鸥、黑翅长脚鹬、红脚鹬、青脚鹬等,则是常常“光临”珠海的候鸟。

八哥,珠海市常见留鸟之一。

“所以除了设备外,我们还建议观鸟时携带一本鸟类图鉴或手册,既可以提前做功课,又可以在观察到不认识的鸟类时进行对照,起码能确定它属于哪一个目、哪一个科。”陈什旺说。

靴隼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10年积淀勾勒观鸟“地图”

据了解,珠海市观鸟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每年举办珠海淇澳岛鸟类调查比赛、粤港澳大湾区珠海海岛观鸟邀请赛、珠澳湿地生态保育座谈会等,已经成为了珠海市鸟类保护、环境保护的一股中坚力量。

该协会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家、高校环境教育教师、中小学自然科学老师、生态摄影师、鸟类和生态保育专家学者等。10年的积淀中,他们观察到了珠海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在心中勾勒出了越来越完整的“珠海观鸟地图”。

“这一份地图呢,并不是推荐大家‘按图索骥’,因为鸟类都是哪里有食物就飞去哪里的。”郭竣工说,“它主要是告诉大家,在我们过去的观察中,有哪些鸟类曾在珠海的什么地方出现,让大家可以根据规律去进行探索。”

白腹海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地图线索一:海岛

淇澳岛处于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秋冬季栖息的候鸟达180多个种类,约10年前首次发现全球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在此栖息。据观察者称,黑脸琵鹭的喙形如琵琶,不像大白鹭一样可以直接用尖嘴刺鱼,黑脸琵鹭只能通过用嘴在水里左右扫动把鱼虾夹住,十分特别。

除了淇澳岛外,“百岛之市”珠海还有外伶仃岛、万山岛、桂山岛、东澳岛等海岛,不论是林鸟还是水鸟,都有可能出现在这些海岛之中。其中,岩鹭是海岛的“常客”,与常见的白鹭不同,岩鹭通体以灰色为主,喜欢出没于有岩石的海边,珠海渔女附近也曾有过它们的踪迹。

地图线索二:湿地公园

横琴的湿地公园以湖岸生态和岛屿生态湿地为主,棉凫、花脸鸭等不常见的候鸟都曾在此出现。花脸鸭的面部好似一张京剧脸谱,曾由于过度捕猎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据记载,1947年的日本西南部,曾有人1天捕猎花脸鸭1万只,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越冬的花脸鸭已不足千只。

花脸鸭,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除了横琴外,珠海市其他区域也有大量的湿地公园,是观察水鸟的好去处,如斗门的黄杨河湿地公园、金湾的平沙新城湿地公园、大门口湿地公园、三板村“鹭鸟天下”等。一般来说,凡是有鱼的地方,都有水鸟的存在,而冬季则是候鸟集中向南越冬的时节,可以观察到大量候鸟。

因此,市民可以在候鸟越冬期间,于候鸟清晨觅食或夜晚归巢时,前往红旗镇、平沙镇的鱼塘,观察是否有大白鹭、小白鹭、夜鹭等鹭鸟,甚至是东方白鹳的出现。

地图线索三:城市公园

白莲洞公园最早于1936年由越南华侨和各界绅商募捐而建,抗战时期遭到破坏,于1979年重新修建,是珠海市一处历史悠久的公园,也是大量林鸟的栖息地,曾出现过难得一见的日本歌鸲。日本歌鸲体型小,颜色夺目,鸣声嘹亮,也十分稀有,当年它曾出现在珠海的现象在全国观鸟界引起了热议。

除了白莲洞公园外,珠海隐藏于城市之间的公园和森林,如板樟山森林公园、石景山公园等,都是十分方便市民前往的观鸟地点。在城市之间,斑尾鹃鸠、小黑领噪鹛和中华鹧鸪都曾经出现。

斑尾鹃鸠,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市民朋友可以根据这些鸟类的习性和珠海市的自然资源分布去选择观鸟的时间和地点。”郭竣工表示,“珠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近三年,我们观察到珍稀鸟类的出没最频繁。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通过观鸟活动感受自然、爱上珠海,加入到爱鸟、护鸟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