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走进课本”!这所中学的情境教学在教博会“出圈”了

在哪儿可以发现“水中大熊猫”白海豚?白海豚喜欢什么样的走进课本生活环境?目前生存状况如何?在广西桂林市第三中学的八年级的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李品仪依托新华社《德育学堂》“淇淇,让学你别走”的生们所中故事,创设寻找白鳍豚的情境圈主题情境,让学生们“走进课本”,教学教博身临其境地学习长江概况及长江环境现状等地理知识。走进课本

11月18日-21日,让学这一生动的生们所中教学课堂,也被“搬到”了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广西展区,情境圈吸引了参展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博关注。李品仪主持了《指向素养培育的走进课本“融合促进式”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坊,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让学实践案例,与一大批学校代表分享这一种全新的生们所中教育模式。

“情境教育是情境圈来自于一线的教学模式,来自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博教育模式,其目的是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李品仪向记者展示了手中厚厚一本课例简案,介绍了这一教学成果的主要亮点,即“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情境教学深度融合,让课本上的知识变得可知可感、趣味十足”。

工作坊中,李品仪推介了《德育学堂》。《德育学堂》是新华社推出的一档集德育、思政、时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视频节目,兼具时效性、权威性、趣味性,目前累计推出200多期节目。

“《德育学堂》是一个知识宝库、灵感宝库,有了《德育学堂》的助力,我们课程开发过程中省下了很多功夫。”李品仪举例说,教学团队运用“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技术理念,以新华社视频为切入点,创设了《百里漓江调研行》为主题情境学习《广西的河流》,创设主题情境《“蔗”里看广西》学习《乡土地理·广西》等。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核心素养也齐头并进,让孩子们学会健康生活,勇于实践创新。

“这项教改成果针对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困难、核心素养落实乏力等真问题,给一线老师做出了示范,我们要把资料带回去深入学习,希望能尽快把成果在不同学科落地推广。”参加工作坊后,广西博白县王力中学教师黄琼瑶说。

据悉,李品仪情境教学团队的《“融合促进式”情境教学 助力学生素养提升》教学成果,目前已成功推广到物理、历史等多学科,受益师生超过十万人,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