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奖项将调整 求变很好鼓掌且慢

  有关金鸡奖相关奖项的金鸡奖奖变更和评奖规则的一些调整,日前引起关注和议论。调整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求变无论如何都是好鼓一件好事,尽管它在起初曾引起误解和疑惑。金鸡奖奖事实上,调整新的求变评奖规则没有“嫌贫爱富”,没有限制中小成本影片参加单项奖的好鼓评选,而是金鸡奖奖根据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中小成本影片生存艰难、难为人知的调整状况,为这些影片单设了一个露脸的求变机会――把原来的“最佳数字电影奖”改为“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这样就在评选的好鼓公平与对等基础上,为广大中小成本制作的金鸡奖奖故事片,提供了一个不再英雄气短的调整机会。

  电影产业化以来,求变中小成本故事片一直是国产电影发展的短板。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市场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国产电影的票房,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片。绝大多数的中小成本影片,由于没有大明星的加盟和所谓大制作的费用,加上宣传营销经费有限,根本无法进入院线;有的即使勉强进去了,也是上映一两天就匆匆下线。

  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有中小成本影片本身的一些问题,但很多时候,是因为那些资金、商业与操作层面的因素。中国影协及时将原“最佳数字电影奖”调整为“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针对投资在800万元以下故事片,应该说是对影片的创作者及投资者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鼓励。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国产影片“唯大为大”风潮的一种“抵制”。

  然而,电影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企盼单凭一个协会某个专业奖项的调整,就能使国产电影的市场格局得到全面改观。中小成本影片的最终出路,还是要靠电影市场产业化的运作以及在创作、制片、营销等诸多层面与市场的进一步对接。

责任编辑:hdwmn_h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