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3年9月13日)

一首荡气回肠的湾韵思乡曲

□ 方成龙

这几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赶上了盛夏天,一大早就火热火热的作品,忽然想起了汪曾祺先生的年月那篇散文《夏天》,和其中的湾韵那句“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有着“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之称的作品汪曾祺先生留下了诸多散文,《夏天》是年月其中的一篇,在这篇仅有1200余字的湾韵散文中,以夏天的作品花草事物为依托,通贯全文,年月诗性语句,湾韵分别描写了两草虫、作品三种瓜、年月六种花和七种草,湾韵并留下了“夏天的作品早晨真舒服”“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年月你们管得着吗”等妙趣横生的语句,以至在人们的印象中,在选文编书中,多被归在描绘风景时令的精品篇什里。其实,走入汪曾祺先生的时光岁月,细品文章意境,去领悟其中的韵味,这篇散文还是汪先生的一首荡气回肠的思乡曲。

在这篇充满节奏、语句精炼、骈散相间又分多个自然段的意识流似的美文中,通篇所描绘的多是家乡高邮里下河流域的花草风情事物,以此达到“思物念乡”,比如写了栀子花、白兰花、马齿苋等都是记忆中的家乡花草。还写道:“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长,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汪先生还专门描写了“蝈蝈,我的家乡叫作‘叫蚰子’”,这应是一种心绪的直观表达。文中所叙述的风情趣事也都选取了思绪里的家乡记忆素材,比如吃西瓜,“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应是他留存在脑海里的儿时片段。文中还写到夏日“乘凉”这一家乡的风俗画,“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还写到“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这都是对家乡思念的一种倾述表达,尤其是最后这句“已入梦乡”,更可见汪先生写作时满怀思乡情的真切心境。

汪先生的这篇《夏天》刊发在1994年的文学双月刊《大家》第六期上,应是当年夏季所写,年底刊发,而触发汪先生书写这篇“托物念乡”创作灵感的,我想主要是三件事:第一,1994年初,由江苏电视台编辑景国真编创的反映汪曾祺先生的纪实专题片《梦故乡》分上、下两集,在江苏电视台首播,其主题歌《我的家乡在高邮》也是汪先生写的,这应该在汪先生的思绪中深深刻下了对家乡的眷念与丝丝牵挂。第二,这一年的6月10日至13日,他应邀到南京参加《钟山》杂志与德国歌德学院联合举办的“1994中国城市文学学术研讨会”,南京离高邮也就是160多公里,两三个小时的路程,依照汪先生的率性情怀他应该会回高邮家乡,而恰恰这次由于事多加之时间短等原因,没有回高邮家乡看看,这对当时已是74岁高龄的汪先生来说,既是遗憾也是苦涩挂念,因而对家乡思之更切。汪先生从1939年离开高邮后,仅有三次回到家乡。而这次汪先生来到南京,高邮虽然近在咫尺,却没有成行。第三,这一年的夏天北京出奇的热,从南京回北京不久的汪先生念念不忘家乡,同时又对这个夏日感到不适应,由此勾起他对家乡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的思念,这无形催化了他的创作激情。可见汪先生的这篇《夏天》,是多个元素交集,从而点燃了先生的创作灵感,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精美的文章,字里行间呈现的不仅仅是四季花草,夏日乐趣,其背后更是对家乡一往情深的赤子之心。

1997年,一生充满大情怀的汪曾祺先生告别了心爱的人间,他留下了400多万字的著作,也把诗一样的记忆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夏天。

与一条街道为邻

□ 大 尉

街龄刚过而立,添了苔斑的痕迹

在这个不惑的城市,青葱青涩的你

挽着一条宁静的排水渠,从南到北

从大学路到长街亭,命名不过四里地

 

川流的车声,不时唤起岁月的涟漪

如时间的田野,播种季节的庄稼

重复的晚霞孕育重复的日出

这片田地上穿梭的城市农夫,在水泥的森林里

耕耘着光阴的变迁

 

首次在冬天满街的花开里结识了你

年年在春天的落叶里阅读你秋的情绪

城市的红尘静静的你似是而非的朴实

两个十字路口三个红绿灯

是你日复一日粗糙又温暖的表情

故事在你臂弯的关节点闪烁着魅惑的霓虹

街头巷尾你都显得言不由衷

 

街中的高楼和市场还在

市场旁边的超市、水果摊和修补摊还在

拐角的大排档也在,大排档坐着的人

换了一拨又一拨,嘈杂又烟火

凌晨靠窗的桌子上有炒牛河花生米啤酒瓶

疲惫的身躯微红的眼睛是那批码农吗

还是下夜班的工友或编辑

 

在孩子的奔跑中,柴米与远方

在鬓发的渐变处,自信与茫然

你好像都无动于衷

 

28年与你为邻,还是难以描绘你的容颜

每每回到故乡,每每向人介绍

你就那样或谦虚或骄傲地矛盾着

谦虚成故乡一个村或溪流的名字

偶尔也骄傲成这个城市的海水或空气

收获季系列之五(油画)

何显标 作品

风中的树

□ 崔 云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 摄

2016年的金秋时节,我从珠海市区迁至中山城郊的一处安静居所,这里的绿化美化都让人赏心悦目,满足了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我犹爱楼下的那棵香樟树:它粗大健壮,稠密的叶子绿得发亮,浑身散发着幽幽的香气,一副努力向上向阳的态势,三楼的人家伸手可触,让住在四楼的我好生羡慕。

香樟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充满了生机。大多时候,它都静若处子,任鸟儿在枝头嬉戏欢唱,任孩子们在树下尽情玩耍打闹,任行人在树下遮风避雨。风和日丽的天气,它轻歌曼舞,显得优雅而惬意。

每天清晨,我总会在清脆的鸟鸣中醒来,在元气满满中开启新一天的生活。我不知道这棵香樟树上栖息了多少只鸟儿,它们啁啾叫着,各种不同的鸟鸣混合在一起,仿佛合奏的交响乐,美妙且动听。

我盼着香樟树快快长高,让我也能与它亲密接触。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晴天雨天,香樟树都倔强地挺立着,不亢不卑,任阳光抚摸,任雨水冲刷,任雷鸣电闪,任无情的岁月将它打磨。它像一位智者,历经艰难险阻,阅尽人间沧桑,却从不发悲声。

2017年的8月,它经历了广东50年一遇的强台风“天鸽”的侵袭;2018年的9月,它又经历了强台风“山竹”的肆虐;还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台风都曾光顾过,它依然毫发无损。

两年后,它的树梢已伸到四楼,真的让我每天都能与它亲密接触。每天清早一睁开眼,透过阳台看到香樟树叶那诱人的绿,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欢喜与力量。

这是一棵无私无畏的树,它拼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它用自己特有的芳香驱虫赶蚊,为人们送来一片清凉。我惊诧于它顽强的生命力,但在多台风的南方沿海之地却容易“树大招风”,我很为它的安危担忧。

近期,强台风“苏拉”逼近广东,珠三角多地停课、停工、停产、停业,并实施了交通管制,大家严阵以待,气氛空前紧张。

下午3时起,风力已明显增大,楼下的香樟树开始在风中起舞,俯仰着身姿,从头到脚都在用力摇晃。风继续刮着,而且越来越大,香樟树前仰后合,摇摆的幅度更大了。傍晚时分,风势更猛,我无奈地望着窗外那棵香樟树,这时的它像一位勇猛的斗士,枝枝叶叶像冲冠的怒发,在空中狂舞。

我伫立在阳台,静观这场残酷的博弈。外面已是风声鹤唳,飞沙走石,无数被风撕下的树叶在空中乱舞,仿佛在与树们做着最后的告别。天渐渐黑了,我已看不清香樟树的模样,却能真切地听到它与风搏斗时发出的呐喊和喘息声。

我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愿上苍保佑香樟树平安无事!

这一夜,我和无数人一样“夜阑卧听风吹雨”,却难以“铁马冰河入梦来”,因为狂风的嘶吼声让人根本无法入眠。

凌晨2点左右,风势渐弱,看样子它已成强弩之末,但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凌晨3点左右,室外的怒吼声才慢慢消停,暗夜复归宁静,我的心绪也逐渐归于平静。

我因惦记香樟树便早早穿衣起床,直奔阳台察看:香樟树相安无事,依旧坚挺在原地!它似乎已筋疲力尽,耷拉着脑袋,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外面依然下着雨,我撑伞出门在小区里转悠了一圈,放眼望去一片狼藉,枯枝败叶满地。香樟树近旁的那些小树几乎全军覆没,连不少灌木亦未能幸免。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疗愈,这棵历经风雨的香樟树一定会重新焕发生机,迎来蜂飞蝶舞、群鸟欢唱……

幸福的模样像月亮(组诗)

□ 陈 芳

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摄

 

一条小溪,忘了曾经拥抱的流水

 

风刮了一地灰,很不心甘

打着旋,叶随之而舞

退去的寂寞,在空中安然地划出一些景象

夕阳甩了一下空袖

不情愿地躲进了西山,村庄

失神地面向四方,没有因黑夜的临近

而迫不及待

 

一条小溪,忘了曾经拥抱的流水

占领的杂草,留着庄稼一样的野心

没有了蹄印的田埂

像记忆一样苍凉。我种过的地

被时间淹没。尽管多年后

我再把花园村,一锄锄地翻了个遍

也未找到,落下的根

 

即使抓一把星,也亮不成一盏灯

 

盯着稻田,就像见到了乡村的一张遗像

山头挂着凋敝的青春

一棵失忆的槐树,站在那

还想等到什么?

季节的桌面,草绿得有些疼

几只麻雀欢快地跃了过去

这里,找不到一条可走的路

曾经挑水的堰塘,成了丢弃的空瓶子

岁月已抽干

 

花园村,很简单的一个地方

被时间剪掉

因我的出走,这个

一直在回放太多隔世之痛的出生地

已无法把自己放回去

荒芜,霸占了曾经劳作过的整片耕地

几座碑石耸立的坟,张扬而醒目

即使抓一把星,也亮不成一盏灯

 

一截身体,埋得大胆和悄无声息

 

阳光升起,拿什么能挡住光?

哪怕躲得阴暗

四周的光线,都能逼现身

那时我捏着禾苗的根,在露水

疼过之后

把一截身体,埋得大胆和悄无声息

几声蛙鸣

虽跑调,却浑厚饱满

 

只有寂寞的水,在光线下一圈圈地荡

弯下去被拉长的倒影

像这禾苗,成熟在另一个季节

被放倒后的形状

一块田在装满心事之后,我看不清

欲望是否上岸

从撒种就开始盘算的开支

会不会成为无法收敛住的贪婪?

 

幸福的模样,一定像月亮

 

总以为没有月光照在头上,这是错误的

想到这,我划去了比较阴暗的冬天

记忆的缺口,埋着巴掌大的村庄

很幸福的模样,一定像月亮挂在那

陌生后的地方,

成了后来摸来摸去的伤疤

所以有时候

守着一截过时的青春,开始服老

 

人一老,雨水就会不请自来

阳光翻晒不了的身体,如生锈的铁

荒草如被的前院后山,成了一堵新墙

那些安了家的牲畜,像遗留的香火

或许,最后用另外的一种方式

转告我,曾经的地方还在那

某一棵树,长得就跟我小时候一样

 

中医颂

□ 彭 健

擫息腕脉识性情,

察言观色证候清。

表里虚实瞬辨明,

脏腑寒热继彻澄。

 

首剂七付汤药煎,

服后数月顽症减。

胃纳始开呃纾解,

脉象平和少滑孱。

 

脾虚胃滞主病机,

自主神经亢盛矣。

因势利导弗强抑,

调复功能叹何易。

 

忽尔喷嚏流鼻涕,

咳嗽咽痒夜不止。

二剂宽胸清肺气,

痰湿暑热逐肃讫。

 

上逆胀满复嗝噎,

三剂消导通降气。

运化水谷祛湿腻,

疏肝理气扶胃脾。

 

西医治疗逾三月,

吐逆未止束无策。

汤药三剂廿一贴,

症状大减若沃雪。

 

疑难杂症煎人也,

咄哉大医嗟凄切。

中医施治汤灸穴,

久熬痼疾终解决。

春光乍现

□ 邢易霖

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摄

一缕晨光

穿越茂密的水泥森林

撒下朴素的暖

欣喜了嫩绿色

洁白了云朵

晶莹了海浪

 

走出睡意的芙蓉

枝梢已凝结高雅

咀嚼着三月的清新

拥抱归来的风

为夏花绽放积攒能量

 

悠然的小溪

已踏上蜿蜒的旅途

驱散了残雪的阻挡

奔向豁达的远方

无声地沁入大河的心田

 

痴情的鸟儿

掩饰不住情窦初开

抖擞着追梦的翅膀

为春光乍现咏唱

将夙愿倾述给橙色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