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朱媛:金湾花仔糕传承人,用爱守护“五彩乡愁”

【人物印象】一个将近1米高、五彩乡愁重达80斤的今日金湾“大蛋糕”上,精致的面孔牡丹花开得正艳,难以想象这会是朱媛面粉和蔬果汁碰撞出来的效果。而这个“大蛋糕”实际上是花仔金湾花仔糕,由糕点师朱媛花一天半的糕传时间制作完成。自学习制作花饽饽“出师”以来,承人朱媛因为其作品造型精美、用爱健康零添加,守护已经在珠海、五彩乡愁澳门两地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今日金湾许多宴会上都有她的面孔作品。2023年,朱媛正式定名为“金湾花仔糕”的花仔花饽饽被纳入金湾区(开发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源自山东、糕传发展于金湾的技艺让珠海这座城市有了新的文化名片,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五彩乡愁”。

用心坚守一份纯净

在朱媛位于金湾区三灶镇的工作室里,早上六七点,和面机的声音就响起来了。此后的几个小时,上色、发面、揉面、捏型、雕刻、锅蒸,朱媛几乎一刻也不能停歇。“老面引子里有酵母菌,如果等得太久面发过了头,做造型就难了,所以这个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她拿着一个计时器说。

“嘀嘀嘀”计时器响起,朱媛赶紧走向后厨,拉开蒸笼的一瞬间,五彩缤纷的形如小猪、寿桃、牛角的馍馍,在蒸汽散去时显形,面食自带的香味也扑面而来。“这么多鲜艳的颜色,一点儿色素也没有,想不到吧。”朱媛一笑。

澳门一场宴会上,80斤的金湾花仔糕吸引了宾客们的目光,精美的造型和鲜艳的颜色是蔬果汁和面粉碰撞的结果。(受访者供图)
打开蒸笼,香味扑面而来。

原来,朱媛以蔬菜汁染色、自制引子发面、山泉水和面,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小麦馒头里融合了粮食瓜果蔬菜的口味和营养,香味浓郁又自然。各种鲜艳的颜色中,黄色来自南瓜、绿色来自菠菜、红色来自甜菜根和曲米粉、粉红色则是仙人掌的果实。

不同的颜色是不同的蔬果汁调配而来,各有独特香味。(受访者供图)

高成本的原料不符合商业规律,却符合朱媛制作花饽饽的初心。自从女儿出生,朱媛就一直想找到既好看吸引人,又能够放心给孩子吃的主食。然而许多面食由于使用色素和增加甜味的添加剂很难让朱媛放心,“那么干脆自己做吧!”

朱媛的师傅生于山东花饽饽世家,父亲和爷爷在老家都是有名的手艺人,在追求健康的初心下,“金湾花饽饽”的小店就这样开了起来。一开始,朱媛只是自己在家做给亲戚朋友吃,后来规模越来越大,但坚守纯净的初心一直未变。

“附近的居民很喜欢我们的花仔糕,许多人还经常来我们店里自己动手做,大家亲眼看到我们的原材料和制作过程,口碑也慢慢树立起来了。”朱媛说。

用爱守护一份乡愁

珠海素有“移民城市”之称,在经济特区设立之后,大批工程师、医生、教师、律师等各行各业的移民来到珠海参与城市的建设。而金湾航空新城更是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候鸟城市”,因为许多北方居民在此置业,像候鸟一样夏天待在老家,冬天则来到航空新城避寒,并且渐渐地把生活重心全部搬到南方。这其中,就有许多山东人,朱媛的爱人正是其中一员。

“我们2013年举家搬到珠海金湾,从那时起就在不断寻找有我老公家乡味道的馍馍。”朱媛说,“那时拱北的一家超市里有一种签子馒头,有那么一点家乡味,我们每次都去一口气买上二三十个。”在为孩子做健康馒头的小店开起来之后,一家人不再需要去超市里买馒头,而且把这份乡愁做成有金湾特色的花仔糕送到了候鸟城市越来越多居民的手中。

传统的花饽饽馅料比较单一,朱媛就以粤菜为灵感,新增了芋泥馅、椰蓉馅、奶黄馅、豆沙馅、紫薯南瓜馅、叉烧馅等南方口味的馅料,并且用牛奶和面,增加面的香味和口感。在造型上,她也创新性地把金湾区传承多年的非遗——三灶鹤舞、三灶狮舞等元素融合进创作中,传统花饽饽基座上的寿桃和小动物被替换成了活灵活现的仙鹤和喜气洋洋的狮头。

加入了珠海非遗元素的金湾花仔糕。(受访者供图)

“这个是我们现在最受欢迎的产品——香肠包。外面是花仔糕做的造型,里面是广东人喜爱的‘波波肠’。”朱媛一边介绍,一边快速捏着面团。一掐一按,一只只可爱的猪耳朵就在她的指尖成型了。

朱媛对传统花馍馍进行了创新,做成了带有广东特色的金湾花仔糕。金璐摄。

在不断地创新中,这一份北方的乡愁慢慢变成南方与北方共同的乡愁。现在,许多金湾区的老居民也喜欢逢年过节买一个金湾花仔糕,感受花仔糕带来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