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在中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唐朝之前,开元货币以半两钱、通宝五铢钱为主,中国形状为外圆内方样式。钱币直到唐朝时,形制唐高祖为整治混乱的发展货币,就废隋钱,史上仿造汉朝五铢钱那样铸造了一种铜质货币,有着样的意义名为“开元通宝”。开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开元通宝在中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怎样的通宝意义?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中国武德四年(公元621)七月,钱币废五铢钱,形制行开元通宝钱,发展径八分,史上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开元”这两个字十分熟悉,没错,这两个字正是缔造了唐朝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虽说字都是一样的,但开元通宝的“开元”却与唐玄宗李隆基没有任何关系,只能说是巧合罢了。

  开元通宝于唐朝初年铸造而成,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亲自题字,而且还是繁体字的形式——“開元通寳”,其特点: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那么开元通宝在中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image.png

  可以说开元通宝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着里程碑一样的地位,同时还对后世王朝以及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开元通宝的出现结束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的铢两货币,从此,历朝历代的货币多以通宝、元宝相称,而且都是外圆内方的样式。

  其次,开元通宝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不以重量为计量单位的货币,而是通过官方规定一枚铜钱值多少钱就值多少,宋朝的纸币“交子”之所以能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开元通宝开了先河。从此以后,钱币的价值由官方决定。

image.png

  以五铢钱为例,唐朝以前规定二十铢为一两,而开元通宝流通之后,中国衡制中的一两十钱(两、钱、分、厘十进位法计量)便由此产生,结束了二十四进位的铢两制。宋人苏辙所著的《龙川略志》有言:“唐『开通』钱最善,今难及矣!天禧、天圣以前钱犹好,非今日之比,故盗铸难行。”

  最后就是铸造技术的一大进步了。开元通宝不再是以往的山铸钱,而是直接冶炼出来的铜铸钱。并且铸造之法也不再是失蜡法,而是改用母钱翻砂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