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我市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小巷有“巷长” 服务“一站式” 


  本报记者 郭博文

  创建“巷长制”,市积索基推行“网格化”,极探服务“一站式”……近年来,层社我市积极探索以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平台,理新推进社会治理职能综合化、模式服务网格化、市积索基平台智能化、极探治理社会化“四化”治理模式,层社通过整合各部门人力资源和信息数据资源,理新汇集网格员和社会公众提供的模式社会面动态信息,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市积索基使综治中心成为收集、极探分流、层社交办、理新督办社会问题的模式中心枢纽,打造“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目前“四化”治理模式在全市各镇街综治中心得到了全面推广,各镇街综治中心均安装使用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系统、网格员实时实况信息交互系统等,有效提升了综治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如今,我市网格化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共划分网格2816个,配网格员3038人,配备网格手机3038部。自2019年以来,全市共录入各类综治基础数据近200万条;全市上传网格事件约40万件,办结率达到99.6%。每名网格员人均上报处置网格事件量、网格手机账户活跃度、综治基础数据录入量等各项指标在全省均排名前列。

  湘桥区凤新街道辖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居委会和12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8万人,流动人员约1.5万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型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凤新街道基层治理“四化”建设工作以街道综治中心为枢纽、以街道全事务指挥调度系统为支撑、以网格和网格员为基本单元、以基层治理共建单位为责任单位,覆盖了全街道16个村(社区)、21所共建单位、14所学校、27所幼儿园、55个大型企业、15个重点住宅小区,形成了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四化”建设工作体系。

  同时,凤新街道根据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密集、城村交错、企业扎堆等社会基层治理中的显著特点,按照“便于管理,发挥作用”的原则,统筹考虑管理性质、地段位置、人口规模、面积大小、管理难易等因素,将街道网格化管理分为三级:一级网格以街道为单位;二级网格以村、社区为单位,每个村和社区各社一个网;三级网格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学校、企业为单位,同时将公安干警、联防队员、城管员、消防员、志愿者等力量充实到网格中,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员和信息员102名,实现了基层治理“四化”建设工作全覆盖。

  湘桥区太平街道成立的“居民议事厅”,也很好地体现了“四化”中的治理社会化。太平街道根据辖区巷道多这一实际情况创建了“巷长”管理制度,从辖区“十大名巷”中推选出巷长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巷长们在倡导文明巷风、化解邻里纠纷、宣传法治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巷长制”、网格化治理的基础上,该街道在社区巷道客栈中创立了“社区居民议事厅”,进一步把基层自治延伸到巷道、客栈等末端网格。据统计,太平街道在各社区共设立了5个居民议事厅、20个议事点,共有34名巷长、82个网格员、110个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居民议事厅”的议事活动中。社区居民议事厅成立以来,在化解群众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共调解矛盾纠纷81宗,调解率100%,矛盾纠纷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真正做到了“小矛盾不出巷,大矛盾不出街道”,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