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税务局落实精准税费优惠政策 为非遗项目珐琅器传承增添“税动力”

  本报记者 郑健 通讯员 余少丹


  “在疫情防控期间,税动力要兼顾工艺传承变得异常艰难,潮安传承资金的区税维持面临巨大挑战,好在国家的局为非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实施,让非遗传承的落实琅器发展道路更加明亮。”日前,精准在广东东泰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税费我市的优惠遗项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柯仁勇如是说。


  据了解,政策增添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目珐历史,春秋时期已出现,税动力清代乾隆时期最为繁荣。潮安传承20世纪三十年代,区税曾任宫廷掐丝珐琅匠师的局为非李楚仙迁居潮州,将宫廷风格的落实琅器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传授给潮州的柯为强,柯为强又传子柯仁勇。到柯仁勇这一代,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多为工艺收藏。如何拓宽制品的运用范围,让百年工艺焕发生机,是当前面临的难题。目前,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铜胎上将扁薄的铜丝掐成图纸的纹样轮廓再粘合上去,焊接后再填充珐琅釉料,最后进行烧结,一件珐琅器就完成了。”柯仁勇告诉记者,听似简单的制作工艺,却需经过设计、铸造、整胎、掐丝、焊丝、点琅、烧琅、磨琅、錾刻、鎏金等十个主要环节,所有工序全部由人工制作完成。制作周期漫长、年轻人学习热情不高,是这项技艺传承的主观难题,而疫情期间原材料上涨、供需失衡等多重客观原因,又严重影响着其传承发展。


  “好在有减税降费的红利,解决了我们公司的资金流问题,也给非遗传承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坚定了我们继续创作的信心。”柯仁勇欣喜地说。原来,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潮安区税务局迅速组织对相关企业进行“一对一”政策宣传辅导,落实精准税费优惠政策,创新纳税服务举措,为铜铸胎掐丝珐琅器从工艺收藏到日常实用的转变提供支持和帮助。据该公司过去一年的减税账单显示,2021年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34万元,出口退(免)税6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