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最具含金量的海洋旅游在广东

海洋旅游,原来谁能坐稳国内第一把交椅?

如果说,最具

滨海度假,含金海洋海南领先,量的旅游

邮轮旅游,广东上海当前。原来

广东,最具

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含金海洋最悠久的量的旅游“闯海”历史、最具活力的广东市场,

如何依托海洋旅游,原来抢占“海”之先机?

“主力军”

“国字号”“世界级”提质升级

广东拥有4084.48公里的最具大陆海岸线、41.93万平方公里的含金海洋海域和1963个海岛,为海洋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量的旅游资源条件。2022年,广东全省海洋旅游业增加值2599.4亿元,占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40.08%;14个沿海城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580.39亿元,接待游客3.43亿人次。

这反映出海洋旅游业的经济价值。海洋旅游业不仅占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2/5,14个沿海城市旅游总收入占去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5%。

夯实主业,是广东发展海洋旅游业的主要路径。作为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主引擎,广东滨海旅游步入提质升级阶段。

目前,全省创建滨海主题的A级旅游景区35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景区8家、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4家。

其中,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成为广东首个滨海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犹如巨船龙骨、又似翻腾浪花,坐落于十里银滩之上,其内水晶宫珍藏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较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将南宋古沉船水下考古现场挖掘演示过程向观众开放,这种整体打捞、异地保存、公开陈列的方式史无前例。古船内数万件文物精美绝伦、价值连城,被誉为“海上敦煌”。与十里银滩相邻的大角湾沙滩,长达2.5公里,沙粒粒径(0.35毫米)是国际海水浴场最佳粒值,堪比一流海水浴场。

位于珠海横琴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海洋科学乐园(又称“长隆宇宙飞船”),试营业即创下7项吉尼斯纪录,其“百慕大历险”动感影院项目,凭借应用当今顶尖视听和搭乘式动态模拟技术,一举获得第30届西娅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9月12日,全球最大室内乐园、珠海横琴长隆宇宙飞船对媒体“开舱”!从酝酿到建成,广东这一大型文旅项目历时12年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茂名滨海旅游机遇无限,随着汕湛高速、包茂高速、深茂铁路、博贺深水港的建成和开通,一大批文旅项目相继签约落地。4A级景区茂名浪漫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浪漫小镇和海昌海洋公园等二期项目,正在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

“生力军”

邮轮、游艇、海岛旅游齐头并进

除了滨海旅游,广东正在培育邮轮、游艇、海岛旅游等新生力军。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国内首家实现与地铁无缝接驳的邮轮母港,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之一,口岸查验通道数量位居国内前列,是国内东南亚航线最多的邮轮港口。前不久,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迎来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豪华客滚船——由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为意大利MOBY航运公司建造的豪华客滚船1号船。是次靠泊,为中交城投、广船国际在邮轮全产业链中的相关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圳太子港邮轮母港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蛇口国际邮轮母港共引进12家邮轮公司的18艘邮轮靠泊,前往越南、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国际邮轮航线相继开通。

屹立在珠江口的还有香港启德邮轮码头。邮轮旅游同样是香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9年乘坐同一邮轮进出香港的邮轮旅客实现旅游消费高达1.24亿港元。

如果说邮轮旅游是海洋旅游业中的巨量引擎,游艇旅游则可充当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产业价值的突围先锋。

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江门等为代表的游艇俱乐部群和游艇消费新业态,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加速发展。

作为国家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深圳大梅沙游艇会举办过各类世界、亚洲及全国比赛,为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场地、器材和教练。

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服务等功能和产业于一体的游艇业,其上下游即涵盖制造业,又涉及旅游、休闲、时尚等行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与邮轮、游艇发展势头比肩的还有海岛旅游。珠海横琴岛、汕头南澳岛、江门上下川岛、阳江海陵岛等多个代表性海岛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一批滨海主题的省级旅游精品线路将海岛串珠成链,形成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旅游产品。

看格局,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三足鼎立”,形成“大湾区8小时母港圈”。

看市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客源地市场,正在形成以滨海旅游为基础,邮轮、游艇、海岛旅游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粤港澳一程多站的产品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大湾区作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基石得以筑牢。

“先遣队”

完善空间布局向海而兴

近年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根据规划,这条全球最长的滨海旅游公路建成后,全长达1875公里,连接14个地市、38个县(区)、164个乡镇(街道)、15个产业园区、20个滨海新区,串接7个滨海旅游组团,辐射72个A级以上滨海旅游景区。

2021年,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茂名水东湾大桥正式通车,其打通了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向西延伸的重要节点,实现优质滨海景观串珠成链。

2022年,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先行段山外东至海陵大堤段正式通车,阳江站到海陵岛风景区车程不到40分钟,大大提高了市民游客的出行便利。

2023年,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先行段的海陵大堤至溪头段正在加快建设,其中阳西段工程量完成90%,整体项目有望在明年6月建成通车。

优质完备的交通配套,为海洋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能够充分展现广东最美的海湾、岸线、沙滩、海岛、海洋生物等生态资源景观,并有助于培育滨海旅游休闲消费新模式,打造最具广东特色的高品质滨海旅游经济带。

2021年,全省14个沿海城市共同成立“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从滨海旅游到邮轮游艇海岛等新业态旅游发展,“请到广东来看海”,已然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成员按照《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及《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建立滨海旅游协调联络机制,协调破解滨海旅游发展难点堵点,统筹推进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广东特色滨海旅游品牌。

目前,广州、汕头、佛山、惠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9个市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不仅有助于各城市的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更利于广东“向海而兴”、走向世界。

交通配套持续完善,区域合作逐步加强,无不为海洋旅游业空间布局打下坚实基础。

就在今天,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将于今年12月中旬开通的消息备受瞩目。届时,港澳和内地居民将可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发,参团游览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标性建筑,伶仃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旅游,因海而造的超级工程,因海而生的生活方式,因海而兴的敢闯文化,将更彰显出粤港澳大湾区自信开放包容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