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三)》特种邮票发行,牵出“珠海版《本草纲目》”的故事……

时隔41年,药用邮票我国《药用植物》系列特种邮票中的植物珠海第三组于10月11日正式发行,现场有珠海集邮爱好者引经据典,特种对照珠海本土药书对邮图药形查询考证,发行牵出鲜为人知的牵出用药找药故事。珠海文物专家表示,版本相关药书具有科研、草纲历史、故事文物三重价值,药用邮票堪称“珠海版《本草纲目》”。植物珠海

《药用植物(三)》特种邮票发行发行,特种创新使用药香印墨。发行

我国于1978年9月15日发行第一组《药用植物》邮票全套5枚;1982年5月20日发行《药用植物(第二组)》全套6枚邮票,牵出时隔41年,版本2023年10月11日中国邮政发行上述系列邮票的草纲第三组共6枚。这次新邮发布时间跨度之大十分罕见。

11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香洲柠溪集邮门市部看到,热衷于中草药特种邮票的藏友还真不少,大家在首发日积极收集,一是为了保证全年邮票收藏连续、完整;二是冲着新邮的专业门类与大跨度特殊性,体会收藏乐趣。

时隔41年,我国《药用植物》系列特种邮票中的第三组正式发行。

“收集这个系列邮票很不容易,1982年还在外地读书时我收藏到第二组,今天有幸收集到第三组,人也不再年轻了。集邮须持之以恒,这样才可能坚持下来。”市民匡先生一边聊集邮心得,一边将《药用植物(三)》特种邮票凑近闻了闻,“确实是‘中草药’,有淡淡药香。”他打趣道。专柜工作人员表示,《药用植物(三)》邮票展示的是黄花蒿、忍冬、三七、白术、连翘和红花,邮票采用药香味油墨印刷,这是其他系列邮票通常不具有的。

《药用植物(三)》特种邮票发行,牵出“珠海版《本草纲目》”的故事……

现场邮友有将新邮用于收藏、馈赠亲友的,也有对邮图药形进行一番查询考证、丰富其文博价值的。

“从第一组到第三组,发行时我都有收集到,每次都会对照我们珠海专门的工具书进行查询,希望能有更多收获,能找到的话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年过七旬的珠海集邮藏家黄剑儿出生于珠海南水镇中药名家“大同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公私合营更名“南水药店”),中学毕业后他还当过学徒跟班上山采过药,对中草药及相关文化有着特殊感情,因此十分关注国家中草药题材邮票的发行。而他所说的集邮研究工具书就包括了1969年由珠海军民合编的本土药书《万山草药》,以及由当时广东相关部门编印的《广东中草药》。

珠海专家表示,相关药书具有科研、历史、文物三重价值。

据了解,《万山草药》是1969年5月珠海驻军某部遵照“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国药传承思路,踏遍万山群岛,把珠海开展中草药防治疾病的情况进行初步总结而成的药学著作,搜寻了300种中草药,汇编成籍共624页。

同年10月我省编印《广东中草药》,也搜罗广泛,仅收入的广东省内各地应用比较有效的验方就有467个,所涉本土药材种类更是不胜枚举。两部医书编印后被军民广泛求购(当时售价1元左右),再版不多,现存世稀少。

《万山草药》是典型的珠海药书,被专家称作“珠海版《本草纲目》”。

在药学理论单一、医疗条件尚不发达的年代,和很多珠海人一样,黄剑儿凭借中草药知识战胜了不少疾病。比如遇到失眠、腹泻等问题,他都会用珠海本地中草药进行调理,时不时还会翻阅上述药书,优化配伍,改善药理药性。这样的生活习惯他至今还保留着。

在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后,珠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长征对上述两部药书给予专业评价,认为两部书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如果将同一时期,广东各地编著的同类中草药著作多搜集几本,收藏人甚至可以举办一个专题展。其中,《万山草药》更是典型的珠海药书,不愧为“珠海版《本草纲目》”。

杨长征分析说,当年,珠海万山群岛“赤脚医生”曾有“海上红医”的美誉,如远近闻名的“万山十姐妹”,应该见过或使用过《万山草药》。此书也体现了珠海民拥军、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是军地互助、融合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