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率先在长江以南地区开展滨海盐碱地普查工作

为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珠海展滨切实做好盐碱地专题调查,率先1月26日,长江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总农艺师容标带领该中心水稻、南地土壤等专业高级农艺师组成“轻骑兵”专家团队,区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宅基地管理科相关负责人、海盐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永涛教授团队等一行9人,碱地前往金湾区滨海盐田开展滨海盐碱地普查和采样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普查

普查工作现场。工作

2023年8月,珠海展滨珠海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率先继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长江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南地时隔40多年对农用地土壤的又一次“全面体检”。作为一项重要的区开国情国力调查,全国土壤普查对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海盐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参与单位,配合市农业农村局推动珠海在长江以南地区率先开展滨海盐碱地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全市范围内的滨海盐碱地详细普查,普查范围以耕地为主体,包括珠海市辖区内陆域和近海滨海盐碱地等区域,共布设40余个采样点位。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点位布设、队伍组建、外业采样和样品流转等工作。目前,采样队已完成外业工作,珠海市盐碱地普查已进入样品流转、制样和检测等后续阶段。在采样现场,专家们还详细讲解了珠海市土壤盐渍化状况和分布特点,讨论防治土壤盐渍化、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本次土壤盐碱地普查,能明确各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有助于划定土壤盐渍化治理重点区域,选择匹配的作物品种和栽培措施。”总农艺师容标指出,普查获得的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可以用来拟定改良盐渍化土壤的具体措施,将为珠海市未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支撑,也将为沿海地区滨海盐碱地治理利用提供宝贵经验。

此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珠海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契机,积极部署“土特产”与“盐碱地”工作,提前组织专业队伍和农户开展斗门荔枝培训调研,在国家布点的基础上加密布点40多个盐碱地样点,为准确掌握“土特产”发展需求与“盐碱地”的分布、现状、利用情况等数据打好基础,也为农业产业兴旺、后备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支撑。